本文位置:豆瓜训练 > 沟通杂谈发布时间:2020/10/20 15:44:26被阅读了
老常经常听到很多人抱怨说,理解能力差,脑子笨,导致学习效率差、沟通效率差....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我们先定义下什么是理解能力差!!那什么是理解能力差劲?用人话定义就是:无法快速、准确的解读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这个『对方』可以是人、书本或者任何向你发信息的一方。比如:我们上学的时候,老师讲课,别人听一遍就懂了,你十遍八遍还稀里糊涂的,这就是理解能力差。再比如,你看一本书,别人可以很轻松拿下,而你看的懵懵叨叨不知所云~再比如,沟通的时候,别人可以很快抓到对方表达的意思,而你,点了一百下还是一脸懵逼,这些都是理解能力差。好了,你知道了什么是理解能力差了,那么怎么解决啊?想要知道怎么解决,你必须还要知道它的导致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会理解能力差?你觉得理解能力差是什么原因?是老天爷不赏脑子么?是智商低么?都不是!!!!你之所以理解能力差是有两个原因造成的!!
1讲述者的原因
什么意思?
很多小伙伴以后听不懂对方的话是自己的问题,其实这种理解是冤枉自己的,信息的传递是双方的过程,如果对方传达本身就有问题,你理解差也是自然之中的事情。
对方那边有两个原因会导致我们无法快速理解~
1.讲述者本人表达能力差劲
我们在生活中各个场景中,有没有遇到那种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极其混乱的讲话者?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都能被他描述的像是造核弹一样复杂。
他们不会用类比,举例,甚至他们脑子本身就是糊涂的,这种人简直是太多太多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不要把不能理解的原因都推给自己了。
除了以上外,对方还有一个原因让我们迷糊~
2.对方被知识诅咒了
什么是知识的诅咒?
知识诅咒也称专家盲点(Curseofknowledge)是一种认知偏差,指人在与他人交流的时候,下意识地假设对方拥有理解所需要的背景知识。
这些专家是不知道这些没有拥有这些背景知识的人是什么情况,他们看起来想当然的东西,对别人来说就是天大的难度。
说人话就是:对方讲话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过我们是否知道他讲的那些东西,包括各种名词啊,术语啊,即使他逻辑再清晰,如果他本身不考虑这点,就会让我们不知所云。
不服气的同学,我随便找一段文字贴在下面,看看有几位能读懂。
在裂变反应慢下来以后,裂变材料的放射性仍然存在。由于新生成的元素中含有大量的中子,他们将通过β衰变转换成为新的原子核。在这个过程中,中子通过释放一个电子和γ射线转化为质子。每一个裂变产物的原子核都会衰变1到六次,平均为3次,可以产生大量不同元素的同位素,有些稳定,有些有放射性,有些半衰期甚至长达20万年。在反应堆中,这些放射性产物为用过的核燃料中的核废料。而在核武器中,这些放射性产物将产生放射性尘埃。
怎么样?每一个字我们都认识,组合一起就不认识了,不知所云吧,如果讲述者用这种方式传递给我们信息,我们是不能理解的。
你看,对方的表达能力和知识诅咒效应都是影响我们理解能力的关键原因,所以不要啥屎盆子,都要往自己脑袋上扣。
2自身原因
以上,讲完了讲述者的原因,接下来我们就要考虑我们自己的原因了,同样地,我们自身也有两个原因会导致我们理解能力差劲。
1.自己本身的知识储备就有问题
这个大家理解吧,你小学生算数都没算好,你去找数学系教授去求教微积分,你不是找刺激么,你ABC都没学好,就要听老外侃大山,你这不是TMD“盲人摸布-瞎扯”么?
当你发现听对方讲话或者阅读很痛苦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审查一下自身的知识储备了。
除了知识储备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2.你的理解方法有问题,脑子抓不住关键词!!
这句话,是啥意思呢?
我先不回答,来,我给你上一个案例,你试着去理解下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016年xxx,xx共享单车XXX火爆X起来,外出不XX开车X,XX不是X远X距离,XX可以骑自行车,XX小时X,只X要1元。
来,看完上面一句话,你告诉这句话讲的是什么事情,也许你马上就可以回复我,这讲的不就是一个共享单车简单介绍嘛。
它的原文是这样的:
2016年的时候,国内共享单车突然就火爆了起来,外出不需要开车了,只要不是很远的距离,我们可以骑自行车,一个小时内,只需要1元。
请告诉为什么缺失了这么多信息你仍然能理解?
因为关键词!!!只要关键词还在,上面被省去的完全不影响你对意思的理解,甚至换一门语言,只要关键词足够多,我们就能照样解读这句话!!!!
2016年末以来、国内のシェア自転車は急に爆発的になった。外出に車を運転する必要はなく、よほどの距離でない限り、自転車に乗れば1時間に1元で済む。
完全没学过日语的同学,大致也能猜出个大概吧,神奇不!!!!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在我们的语言中,为了精准化表达往往会添加大量的修饰性语句,但是我们的脑资源有限,这些东西多了,我们就会分不清楚核心,而把脑力去停留在理解冗余信息上,最终导致不知所言。
我在之前的文章援引过一个例子:
我们把“他看书”这个意思,变成一句奇长无比的结构复杂的难懂的句子
句1:疲倦的他在看一本旧书。
句2:夜没睡的困倦的他目光呆滞的在看一本发黄了的旧书。
句3:斜靠在沙发上,没有血色的嘴唇上叼着一攴不知在什么时候就早已经熄灭了的雪茄烟,一夜没睡的困倦的他目光呆滞地借助一盏时明时暗的摇曳的残破油灯绝望地在无精打采地看着一本发黄了的、有些焦脆的、却保存得颇为完整的现在市面上很难买到的名叫《准备考试的你能看得懂这句不但无聊之极而且无耻之尤的话吗?》的旧书。
以上三句话所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即“他看书”。
你能快速秒懂第一二句,我理解,但如果你看到第三句还没有带跑,你就牛逼了。
你看,如果你抓不住信息的重点,你就会迷失在一堆信息中走不出来,就没有办法梳理出他们的逻辑关系和骨架,你自然也就不知所云。
以上,我们知道了,理解能力差的前因后果,理解能力强是有四个因素构成,
对方角度有二:1.对方的表达能力2.对方是否意识到自己被诅咒了。从我们自身角度,也有二:1.我们本身的背景知识,知识储备。2.就是我们的提炼能力。
所以,你理解能力差,不是因为你脑子笨、智商低...这些理由,理解能力的强弱取决于以上四个因素,这都是有办法去解决的~
好了,知道这些了,那么如何解决理解能力差的问题呢?
如何解决理解差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1.从表达者入手:
如果是在沟通交流的场景,遇到晦涩的内容,可直言让对方举例子,做类比,作解释。
如果是在读书或者听课的场景,我们可以直接考虑换掉它们~
比如一些恶心的翻译书,那种狗屁不通的语句,阅读下去真的会让人崩溃的。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从我们本身入手,提高理解能力~
2.从我们本身入手提高理解能力:
那么从我们这边,如何提高理解能力呢?
正如前面讲的,想要理解能力强,我们本身必须有大量的知识储备,这是高效理解的基础,而关于知识储备这一点,只能通过大量的阅读,学习,实践去获得,这一点没有捷径可言。
过几天老常会按照知识体系等级列一份系统性的书单给你,保证你知识储备大幅度提升~
那么除了上面,有没有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快速提高理解能力呢?
当然有,我们可以从锤炼提炼能力入手快速提高理解能力!!!
那么如何锤炼对信息的提炼能力呢?
下面给你几个建议,帮助你提高提炼信息的能力~
1明确对方的传达主题
确定主题是一切超级理解力的前提和核心,如果对方传达给你的一段信息前,告诉了你,这是一个关于啥的信息,你就非常容易理解,因为即使理解跑偏,也不会跑太远,相反如果对方没有告诉你就开始给你传递信息,你就很容易晕菜。
为啥这样说?
我们来做个小测试:你先试着读一下下面这段描述~
突然有人开始跑起来。稍后,另外一个人也开始跑起来,可能是一个心情不错的报童。又一个人,一位仪表堂堂的公务人员,也是一路小跑。
四下响起了“向东跑!”的喊声,向东跑就可以远离那条河,向东跑就会安全。
“向东跑!向东跑!”一个目光严厉、神情坚定、身材瘦削的高个子女人,沿着街心从我身边向东跑过。尽管大家都在叫喊,但我仍然不能确定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我奋力追上,与她并行跑着,尽管她已经快60岁了,但从她那轻盈优美的奔跑姿势中,看得出她身体棒极了。
“怎么回事?”我气喘吁吁地问道。她迅速瞥了我一眼,又继续将目光投向前方,稍稍加快了步伐。“别问我,问上帝去吧!”她说道。
你是不是看的稀里糊涂的,完全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嗯,不要沮丧,这说明,你是个正常人。
如果我提前告诉你,这是一个关于『人类从众现象』的描述,你再次阅读的时候是不是一下子就感觉清晰了,文中的不知所云的荒诞场景也联系起来了。
你看这就是我们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
我们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中,出现很大部分的交流障碍就是因为不清楚主题是什么,都不知道要解决什么问题,对方就开始滔滔不绝。
所以:我们做任何理解前,都要确保自己明确,这是一个关于什么的表达?这个表达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的。
当确定讨论的主题是什么,即使理解过程跑偏了,也不会偏出太多。
这就是确定主题!!!!!!
2剔除掉信息冗余部分,只盯住关键信息
当我们在面临长句子,或者对方滔滔不绝的时候,这个时候仔细挑出来他讲的哪些词是重点,那些是修饰,把重点信息记住,修饰性的知道即可。
正如上面举的“他看书”的例子,一堆常常的废话,我们不必过多理会,只需要知道“他看书”即可,至于他以什么样的形式看的,怎样看的,这都属于修饰性成分,知道即可。
因为信息只有足够的短,足够的精炼,我们的脑容量才有能力去处理和再组合它。
3接收过程中,注意梳理信息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串联起逻辑)
对方描述信息的时候,一定会围绕着一个主题展开,在主题范围下找重点关键词的时候,把关键词间的逻辑关系以金字塔结构串联起来,这样逻辑会非常清晰。
比如下图,这一点老常在之前文章有介绍过,具体会在《燃爆思维力》专栏结构性思维,进行超详细剖析。
4陌生概念转熟悉概念
什么意思呢?
比如,我当时学习金融方面知识的时候,其中有一个术语叫『做空』,我们来看看原文解释。
做空是指:在预测市场行情将下跌时的一种操作,在证券价格较高时向券商借入证券之后卖出,在证券价格较低时再从市场买回证券还给券商,赚取其中的价差。但是如果市价不跌反升,将会付出更多的金额重购要归还的证券从而造成损失。
试问如果你不懂金融,看到上面的描述,你能理解么,看着是不是很痛苦?
下面我用转概念的方法再行解释下,你再来品一品~
做空是指:今天西瓜市价是十块钱一个,我许诺给老王一块钱利息,找他借了一个西瓜,明天还。
然后我把借到的这个瓜以十块钱卖掉。
到了明天农民把大批西瓜运到市场,于是西瓜烂大街了,降价到了二块钱一个。这个时候我花二块钱买回一个瓜外加1块钱,还给老王,套利7块,于是就完成了一次做空。
但是要是西瓜因为某些原因涨价了,变成二十块一个,我就得花二十块买回一个然后加1一块钱利息还给老王,这就是做空的风险。
好了,经过老常这样一解释,即使你是外行白丁,是不是也懂啥是『做空』了。
为什么二者给人的理解感觉区别这么大?
原因很简单,因为什么证券啊、券商啊,诸如这些概念,离我们太远了,我们大脑对这些陌生的东西处理起来非常费劲。但是你把这个陌生的概念,转换类比成我们生活场景的概念,即使一个非常枯燥复杂的原因,也会变得一目了然了。
你看,这就是陌生转换熟悉概念的运用,所以下次遇到需要理解陌生概念的时候,主动把这些干涩的东西,换成我们熟悉的东西,运用好了,你理解力就会无敌上升。
【学习销售沟通,去豆瓜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