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口才创导者
豆瓜联系电话
豆瓜训练

在重要场合发言总是怯场发抖,手心冒汗怎么办?

本文位置:豆瓜训练 > 沟通杂谈发布时间:2020/11/23 11:21:48被阅读了

01

作为一个性格偏内向的人,我非常害怕公共场合被点到起来发言,整个中学时代从来不主动在课上举手。高一时和其他几位同学代表班级参加朗诵比赛,场馆内密密麻麻坐满了人。我上场前在后台瑟瑟发抖,朗诵中途漏掉一截都没有发现。同时,由于太紧张,诵着诵着我们的词就跟背景音乐渐渐脱节了。恰巧被我漏掉一段词后,正好结束时又跟音乐完美搭上。运气真的太好了~

在重要场合发言总是怯场发抖,手心冒汗怎么办?

可人的一生中需要当众发言,或者面对类似场景的情况绝不止一次,不是每次都能撞大运糊弄过去。上学时参加各种演讲比赛,工作后向领导汇报工作,创业者为了拉投资要向投资人展示自己的商业成果。

出现失误可能就会葬送之前所有的努力。上下班在电梯里遇到老板,老板问起最近工作情况。尽管和老板在电梯里待的时间不超过一分钟,但能说这不到一分钟的时间不重要吗?

02

过去,我们把很多人在场情况下的发言叫做“演讲”,presentation

但是现在,大学里学生上课前的课堂展示,实习转正时的工作汇报,甚至偶尔突然遇见领导,都可以叫做“演讲”。我大学时,班里每位同学几乎每门课每学期都有至少一次的课堂展示任务。需要提前准备,四处查找资料,做PPT,讲完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提问。可以看到,需要演讲的场合越来越多,甚至很多时候是即兴的演讲,比如电梯间遇见老板。为什么即兴演讲变多了?现在的组织越来越扁平化,跨部门跨层次机会特别多。每个人是自己所在小组或者部门的一环,部门又是整个公司或者企业的一环。他们不是孤立的,人与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需要频繁的对接。科技的力量,2G和3G催生了社交媒体与网络,4G又催生了新媒体、网红。5G时代到来,未来线上一定比线下繁荣。网络发达带给我们的便利是,不用面对面也可以达到交流与沟通的目的。但也造成了交流的碎片化,我们想要以最短的时间获得最有效的沟通。

并且即兴演讲的确能够带来一些好处:拉近关系促进合作,想像一下,在一场会议或者活动中,周围都是不熟悉的人,如果主动出击,向别人介绍自己。出于礼貌,对方也会自我介绍。如果你们有可以合作的机会,自我介绍之后顺理成章交换联系方式。参见《乘风破浪的姐姐》,姐姐们第一次见面时,制片人张萌四处跟人打招呼的场景。或许无法仅凭一次相互的自我介绍就达成合作,但已经取得了初步的信任。

带来很多机会

了解一个人最直观的除了外表,就是语言。别人倾听你的时候,也是了解你的过程。通过演讲展示、甚至闲聊,他们才知道:原来你擅长这个,下次找你好了。

提升个人魅力

罗永浩老师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大家可以去B站搜他的演讲视频看看。一个人能说会道,能用语言抓住听众的心,获得听众的信任与认同,会显得非常有魅力。可能不愁找不着对象(不鼓励只耍嘴皮子!)~但即兴演讲并不是张口就说,想要拥有良好的即兴演讲能力,需要事先做一些准备。

03

有个冷笑话是这么讲的: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是个演讲达人。某次他乘车去演讲,到了目的地司机打开车门,丘吉尔却不下车。司机:先生,该下车了。丘吉尔回答:等等,我在看我的即兴演讲稿。

即兴演讲也有演讲稿。记得我大学时有一次小组课前展示任务,我在组内负责的是最终上台演讲部分。组里其他小伙伴做好PPT,将资料发给我。我浏览一遍PPT和资料就上去讲了,结果可想而知,中途卡壳数次,严重影响了展示效果。事后反思,由于我准备不充分,对内容的熟悉程度不够,导致最后效果不好。后来再有小组任务,尽量让上台演讲的人也参与材料准备过程,这样演讲时才不会因为对材料不够熟悉而导致演讲效果不好。所以事先做好准备非常重要。

在重要场合发言总是怯场发抖,手心冒汗怎么办?

那么即兴演讲和对话需要做什么准备呢?

1、想要影响别人

语言能够显示出我们的精神面貌,当我们说“可能”、“也许”之类的词时,就显示出内心的不自信。听的人会觉得,你对说出的话不确定,我还能相信你吗?同时,说话之前要获得大家的注意力。留意一些著名的演讲能够发现,一般人比较多时场景是乱糟糟的,发言者通常会等大家安静下来才开口讲话。而不是上来就说,声音很容易被嘈杂声淹没。想要影响别人,需要注意自己谈话的价值。你的表达想要输出的价值点在哪?能给大家带来什么?如果一段对话中,大部分内容都是在说自己,丝毫不考虑对方,对话就难以进行下去。

2、善于倾听

不是所有的谈话都必须达成目的,可以是抚慰对方的情绪,让对方觉得你愿意倾听TA。既然是主要让对方说话,那怎样才能让对方感受到你在认真倾听呢?身体语言。面向发言者,不要在对方发言时看着别处,表现出漫不经心的样子。有一次一位高管参加我所在部门例会,我注意到,他会非常耐心倾听每个人的发言。用平和的目光注视发言人,时不时点头表示赞同,并会用“对、很好”之类的词语鼓励发言人继续。

大脑语言

我们会面对很多沟通者,但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能够清晰表达的能力,需要配合一定的分析能力。牙牙学语的孩童、外国人、情绪激动的人也可能会语无伦次,想到什么说什么,没有条理。我们要能够在这种情况下,理清楚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TA到底想说什么。大学实习时曾遇见一位韩国同事,中文对她来说是一门并不简单的外语。跟中国人比,她的中文表达可能会有语序及发音上的问题。但是我会根据当时的情景,以及夹杂一些英文单词的表达方式,来确认她的意图,曾经私下得到她的夸赞,说我最“懂”她。

用心去听

感受发言人的情绪,尤其是情绪激动的人。TA来找你并不是想要你解决问题,而是希望得到你的安慰。

3、保持真实

分享自己的想法、信念和价值观、感受,分享自己的故事。以罗永浩的演讲为例,他从自己开英语培训班的事迹讲起,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很容易引起听众共鸣,毕竟我们也都不是一帆风顺。当你用真实经历分享经验时,大家会更加信任你。

4、专注

主题明确,重点突出。

说了一大堆,不知道要表达什么,听众觉得你在浪费大家时间。就像写文章中心思想要明确一样。这些话到底要表达什么?是我关心的内容吗?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跟朋友聚在一起的时候,总是一个话题聊着聊着就偏了。私下的聚会话题跑偏无关紧要,重要场合的演讲和交谈却不行。主题牵引着话语的内容,有明确的主题谈话才能走向最终目的,不然这次谈话就是无效或者效率低下的。

在重要场合发言总是怯场发抖,手心冒汗怎么办?

04

做好准备,就能拥有良好的即兴演讲和谈话能力了吗?还不够。大家平时看的短视频科普视频等,都有专门的策划人员在前期编写脚本,讲话其实也是有脚本的。脚本是框架,它告诉我们,应该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即兴演讲和对话的脚本由抓手、要点、结构体、呼吁行动四部分组成。

抓手

吸引注意力的开头。不要用消极的话,比如“说句不好听的”,让人一听就不愿意听下去。用积极的话“听了你的发言我有个好的想法,我们在XXX可以合作一下”。仔细观察,你可能会发现,很多微信10万+文章或者其他平台传播量非常广的文章,都有一个很好的标题。文章是作者与读者的交流,好的文章标题就是好的抓手。

要点

演讲和谈话的重点,也就是想要表达的主题。一句话就能总结,清晰可辨,或者说结论先行。

结构体

支持要点的内容,先说完结论,再一点点论证。要点+解释原因/要点+解决方法/要点+时间顺序

举个例子:

“老板,A客户的孩子摔伤了,他可能要去医院陪孩子,下周约好的一次碰面得取消了。”“老板,A客户取消了下周的会面,她的孩子摔伤了,客户可能要去医院陪孩子。”这是要点+解释原因的结构。先说结论,再解释原因,会显得更有条理。上面举的例子比较简单。但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面对很多更加复杂的事情。想要在谈话中做到表达清晰,首先要先说结论。这样为对方省去了分析你话语层次的功夫,别人就会觉得跟你交流比较轻松。

在重要场合发言总是怯场发抖,手心冒汗怎么办?

呼吁行动

我想听听你的意见/我相信你可以做的很好/非常期待我们的合作等等。

05

不得不说,大学课堂演讲锻炼了我的胆量,现在上台不会夸张到瑟瑟发抖了。但是内心的底气来源于充分的准备和平时刻意的练习。如果你也在烦恼,觉得自己总是不够勇敢,那么赶紧练起来。下次部门例会的时候、写工作总结的时候、私下跟朋友聊天的时候,尝试先勾划一个脚本框架。练习多了之后你就会对这个流程熟悉起来,在以后的对话中更加游刃有余。克服怯场也可以用最笨的方法,发言前将内容一字一句写下来,熟读或背诵,熟到说到上一句立马能反应到下一句。

上场怕吗?还是怕,但不会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方法虽笨,却最有效。

【学习当众讲话,去豆瓜训练】